图文资讯

浏阳土八戒系列产品

浏阳“土八戒”火焙鱼 鱼肉鲜嫩 辣椒爽口 高级配料 美味诱人 配料:活鱼、食用盐、料酒、味精、天然香料 保质期:保存于干燥阴凉处六个月 使用方法:火焙鱼一般蒸或油炸着吃。吃前先将火焙鱼泡上十分钟,将香味泡出后,或放红辣子、豆豉、紫苏加醋慢火蒸半个小时,或将油烧开后油炸。蒸的火焙鱼软、香、甜, 油炸的火焙鱼脆、酥、香,各有特色,均是开胃之菜。浏阳乡下人家中最丰富美味的菜肴就是火焙鱼了。家家一年四季不管严寒酷暑,只要有时间都会到池塘河流中去抓鱼崽,抓鱼时往往一家老小都出动。鱼崽游荡在水草、石头缝中,一家人围拢扑抓

《每日农经》 全国农产品展销行·福建 惹人爱的肉包子

《每日农经》 20111227 全国农产品展销行·福建 惹人爱的肉包子

 
浏阳古乐 乐闻天下

 2009年05月18日 08:25 

浏阳,歌声中长大的城市,一曲《浏阳河》传唱天下,使得山川钟灵毓秀的浏阳名扬五湖四海。其实,浏阳的祭孔古乐也曾独步海内,闻名天下。

浏阳古乐即浏阳文庙古乐,其乐器为“全国仅存之物”,浏阳古乐为祀孔用乐舞,集乐、舞、礼、歌于一炉,百多人参加演奏,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时最负盛名,有“用乐古礼在浏阳”之称。兴盛一时之后,浏阳古乐因时局动荡逐渐衰落,古乐器也在战乱中渐渐残缺不齐。上世纪50年代初县政府向民间广泛征集,共征集到1000多件古乐器和古乐舞器及一套完整的祭孔古乐器,1953年浏阳古乐器被运往省博物馆收藏,现在还保存于其中。

礼崩乐坏两千年

浏阳古乐渊源可上溯至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的周朝,当时周公采用金、石、丝、竹、匏、土、木、革8种乐器定“八音”,并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作乐制礼,制定一套礼乐,定型为完备的周朝礼乐。春秋战国时,各诸侯不按礼乐行事,孔子出来正礼乐,但无济于事,终于礼崩乐坏。

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这套礼乐除孔子的故乡曲阜外,其他各地的都已失传,后人便称这套礼乐为古乐。从此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想以继承正统号令天下,企图恢复古乐,但都因未得真传而失败。

    清朝十分重视礼典,对礼乐重新作了规定:各州、府、县学都设36名乐舞生,选通晓音律,娴习礼仪的文人做教官,每年春秋二季举行“八佾”的曲礼。在这种重视礼乐的氛围下,失传两千年的古乐终于再次发出了巍巍中华神韵,这就是由浏阳人邱之稑殚精竭虑摸索考证并有所改革创新而成的浏阳古乐。

殚精竭虑创古乐

    邱之稑(1781年—1849年)出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家住太平桥水围(现太平桥镇)。在父亲的熏陶下,邱之稑自幼喜好音律,且熟谙琴弦,决心创制古乐,长大后虽然饱读诗书,却无心科举,专事古乐研究。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浏阳县令杜晓平奉上谕倡祀孔乐舞,聘请于古乐研究颇有成就的邱之稑为总教习。

    要恢复古乐,必先创制古乐器。但当邱之稑接触实际时,却发现问题丛生,韶乐远始于殷周时期,到清朝乐乱礼崩已经两千年,而秦始皇焚书之后,制器书籍荡然无存,更是无据可依。邱之稑费尽心机,终于找到了一张周尺图,因为乐器大小、长短规范,要用周尺量做,但却不知道这尺究竟精确与否。邱之稑正在烦恼中,恰好其兄从山中一樵夫处购来一古钟(古乐器),他迅即对证宋《宣和博古图》,就其形状辨明此物,又根据图载尺码,以所得周尺测量,发现完全吻合,这就证明了他所得的那把周尺十分精确。

    邱之稑先根据汉代权威史家司马迁的《史记·律数篇》记载制造凤箫,但以古乐谱配吹,总是乐音不和谐。经他多方考证与实践,发现原来误差始于司马迁,古人不辨真伪、奉权威意见为金科玉律,因此由汉到清初恢复古乐一直未能成功。通过邱之稑多次实践作出订正,再去配合乐曲演奏方和谐悦耳。凤箫是制其他器乐的标准较音器,诸乐定制受其司辖,因此制作其他乐器也就容易了。制乐之前,邱之稑曾远赴山东曲阜孔庙考察八音,看到的匏笙实是以木代匏,吹奏起来无匏的雍和之音则八音不齐,于是他亲手种植小匏瓜,去内瓤晒干,雕孔定音,遂制出了匏笙,补齐了八音之缺。

    辛劳不负苦心人,邱之稑终于制出了一套八音齐备的古乐。八音根据古乐制制出的八音器乐分八类:金类有镛钟、特钟、编钟等;石类有特磬、编磬等;丝类有七弦琴、瑟等;竹类有凤箫、洞箫、篪、龙笛等;匏类有笙、匏、竽等;土类有埙等;木类有祝等;革类有应鼓、楹鼓等。除上述器乐外,还有配乐起舞的舞器,乐舞生还有专用蓝衫衣帽。此外指挥乐队有麾幡,长7尺,宽1尺1寸,竿木8尺5寸;扬起幡,上绘有云龙,一面升,一面降,起乐用升龙幡,止乐用降龙幡。同时邱之稑还将所有器乐绘图并明载尺寸、径孔大小高低等著书传世。

    制出了乐器,邱之稑又对原祀孔乐谱进行了改造,丰富了乐曲内容,乐音变得悦耳动听。他还打破等级观念,用民间工尺谱谱写古乐曲,为古乐接近广大群众开了方便之门。后来,邱之稑通过邑人赞助,捐田近百亩,解决了常年费用,兴建了礼乐局,招收青年子弟,传习礼乐。

浏阳古乐名天下

    此后,浏阳文庙每年的祭孔典礼,浏阳古乐都引来全国各地的不少名士前来参观。隆重的祭孔典礼由县官主祭,乐生奏古乐,乐曲优雅古朴,舞生闻声起舞,乐、舞、歌、礼全备,场面十分壮观。于是浏阳古乐声誉,不胫而走,就连山东曲阜的孔府,也派人到浏阳观摩古乐,仿制全套古乐器。因此当时有“浏阳古乐,有声天下”的说法。

    清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派人来浏阳请邱之稑之子庆龠去南昌、安庆、南京等地教习浏阳古乐。听完浏阳古乐演奏后,曾国藩赞叹不已,赠匾留念,上书“雅淡和平”、“精深正乐”。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更是激动,将古乐推荐给了皇帝。继后黑龙江、两广及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浏阳学习古乐。据说袁世凯“登基”欲用古乐,派人考察的结论是:“曲阜古乐徒拥虚名,远不及浏阳古乐完备”。

    浏阳古乐广泛流传,全国盛行,曲阜祀孔乐曲演奏浏阳古乐,江浙乃至新疆、黑龙江等地文庙祀孔,均有浏阳古乐,甚至流传至日本、东南亚等华人聚居地。

    民国初期,还根据浏阳古乐故事拍成了电影,兴一时之盛,浏阳古乐闻名中外。

巍巍神韵今何在

    但是随着时局渐渐变得动荡不安,在频繁的战乱中,浏阳古乐逐渐衰落,古乐器也因被抢被炸被偷而渐渐残缺不齐。

    1918年,军阀混战中浏阳古乐被抢走玉质特磬一口;抗战中期,国民党省政府调浏阳古乐器去耒阳演奏,途中遇敌机轰炸,损失部分;日军占领浏阳期间,礼乐局虽早将古乐器深埋土中,但仍被窃去铜质编钟八口……到抗日战争后期,浏阳古乐已默默无闻了。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为抢救浏阳古乐和古乐器,向民间征集到大批古乐器,随后由文化馆接收保藏。过去的浏阳古乐,平民百姓无缘目睹,1951年举办了浏阳古乐陈列展览,得与广大群众见面,时任省政府主席王首道曾前来参观。

    1954年,礼乐局老艺人刘蒲仙等到省城对古乐器进行了添制和修整;1956年,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杨荫浏所长来浏考察浏阳古乐,组织乐舞生去长沙演示并录了音;1962年国家文化部下文并拨经费指定浏阳对浏阳古乐进行全面挖掘与整修,古乐器全部运回浏阳,调集专人,费时近两年,经再次添制和修缮,使原古乐器获得基本恢复,并训练乐舞生进行表演,由省群众艺术馆摄相录音。1963年全套古乐器又运回了省博物馆。

     凝聚创造者满腔心血的古乐器虽然现在深藏高阁,被当作古董尘封在省博物馆里,但它们曾经所奏出的巍巍中华神韵,在穿越历史时空浩浩荡荡而来时,依然令龙的传人为之精神振奋。


 

相关新闻

服务条款  意见反馈  加盟代理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企业简介  网站管理  技术支持—浏阳114黄页  

中国114黄页 商贸通加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