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杂谈

 2008年10月16日 12:40 

谈到伏天,人们便知道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它大致出现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的一段时间里,民间俗有“热在三伏”之说。
  
  之所以“热在三伏”是因为地球上的冷热变化,主要是受太阳光的制约。按说处于北半球的我国,夏至日白昼最长,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最多,天气应该最热,但实际情况却是“三伏”最热。因为夏至时,地面太阳光照射时间虽然最长,但由于春天刚过不久,地面上积累起来的热量不多,地面的地温不致于立即升得很高。到了“三伏”期间,白天吸收的热量大大超过夜晚散失的热量,地面上的热量越积越多。再加上这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更促使气温急剧上升,往往会出现全年中的最高气温。
  
  炎热对农作物来说是有利有弊。俗话说“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伏天带来丰富的光热条件,是庄稼生长的理想气候条件。但是,这一时期正值农作物需水关键期。如果久晴不雨,蒸发强烈,就会出现伏旱。因此,各地要有足够的抗旱准备。另外,伏天出现的高温,对人畜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