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丁卫东--创造条件,积极保护挖掘民族民间文化

 2009年02月25日 08:59 

创造条件,积极保护挖掘民族民间文化

——《西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中共固原市委常委、西吉县委书记  丁卫东

 

西吉县地处六盘山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使得西吉这块神奇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西吉民族民间文化,这些丰富多彩的西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的一部分,绚丽而多彩。

我在西吉工作几年中,阅读了西吉的地方文献,从繁冗的历史文献里,可以看到,西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典型的“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原始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至今,先后有狿犹、西戎、义渠、匈奴、鲜卑、羌、胡、柔犹、勅勒、突厥、吐蕃、回纥、党项、女真、蒙、回、满汉等民族徒居于此。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古老灿烂的西吉文化与文明。

自古以来,西吉作为关中门户,边陲咽喉,成为兵家所争之地。战国长城迂经西吉境内20公里,西夏王李元昊与宋军的好水之战、明军与满俊的石城之战都发生在这块土地上。中国工农红军曾4次途经西吉县境内,并在单家集帮助地方建立了红色政权,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为丰富西吉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飘溢着浓郁芬芳的伊斯兰文化与历史悠久的汉文化的长期交融与相互影响,使得西吉这块土壤上的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不断传承,形成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文化洪流。独特鲜明、灿烂而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文化部“文艺集成志书总部”的精心谋划和直接指导下,西吉县开展了对民间文艺各个门类的调查、搜集、整理工作,并进而形成了《西吉民歌选》、《西吉民间故事》、《西吉民间谚语》等一套极富历史价值的重要文献资料本。

20多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全面进步,西吉县的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生存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西吉当代民族民间文化的地位、生存方式及其现实处境,反映着西吉县民族民间文化的基本发展趋向,也反映着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吉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得失。

因此,西吉县委、县政府决定,责成县文化局组建《西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对县境内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编辑出版《西吉春官词》、《西吉民间戏曲脸谱》、《西吉民间谚语》、《西吉民歌》、《西吉回族民间故事精选》、《西吉民间艺术》、《西吉民间验方》、《西吉回族民间建筑图释》、《回族口弦》、《六盘上饮食文化》等10本系列丛书。

从总体上看,笔者认为西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选题准、份量重,每本书的数据都是经过实地普查而得来的,对于数据资料的整理、现状的分析、事实依据都很充足。实际反映了西吉县民间文化的生存状况。对今后西吉的民族民间文化工作繁荣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反映了编辑组同志的学术眼光和实事求是的负责态度。

大家知道,曾经以“中华文化之根”称世的、且在群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减少以至趋向消亡。西吉民族民间文化,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发生的深刻变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与各地的文化交流、外文化与西吉当地文化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一种主流的“民间文化”。西吉在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又衍化出了许多新的民间文化内容。例如彩车、广告社火等等,提炼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动律和艺术造型,创造性的形成了一套新的审美规范。文化单位近年来注重打造广场文化名片,地方特色文化受到重视,发展势头良好。县文化馆积极挖掘、整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对其进行加工、包装,推荐其参加区内外各级各类文化活动,以此扩大西吉的知名度,并恢复和推广以当地民俗为依托的节庆民间庙会、回族节庆等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吉民族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部分民族民间文化形式逐渐脱离旧有的思想内涵,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赋予了其新的文化思想和新的思想风貌。这是西吉民间文化在风格上的一个总体变化。民间艺术家们不仅吸收了临近县乡社火表演形式,并且注重倾向于用艺术化的手段包装,追求审美效应和广告宣传效应。传统的民间文化由娱神娱人,逐步转变为以欢庆和娱乐为主,兼有民俗、参赛、旅游、庆典、健身、商贸等等其他利益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而且很多有影响的民族民间文化已开始转向市场化的运营,向活动的需求方收取一定数量的演出费。

西吉民族民间文化在新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新的问题,从文化自身来看,民族民间文化相互借鉴,出现风格雷同化倾向。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渐趋消隐。由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形式和内容间的相互借鉴便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比如,节庆活动中各乡镇社火队的社火形式内容。由于专业文化元素在民间文化表演中的不自觉渗入,也影响到了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及其原汁原味的展现。注重表演的观赏性,追求创作个性,而忽略了民间文化自身特点,甚而随意地改变民间文化的某些代表节目。

政府主导的节庆活动,使表演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民间文化的自发、自娱的、广大民众广泛参与的基本性质,违背了民族民间文化不拘形式、不苛求技术技巧,随机应变、自由发挥的基本文化精神。这导致了西吉民族民间文化的表演形式和表演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活动的目的和活动的频率,也都是由政府的需求来决定的。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破坏掉民族民间文化自然生长的根,甚至给民族民间文化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从西吉社会现状来看,民族民间文化也面临着很多现实性问题。西吉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问题面临时代的严峻考验。由于社会现实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农村大量的青年劳动力人口外流,迫于生存压力及各种经济利益驱动等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再花费时间来学习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而现在很多老艺人年龄都已在六七十岁以上。西吉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失传断代的危机。特别是以身口相传为依存的无形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损毁、消失和流失。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冲击,保持民族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挑战。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民族民间独有的文化习俗、服饰建筑、传统工艺等,逐渐被消融。

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命力及其文化价值只在于它的娱乐性,我们在一些地方忽略了民间宗教信仰在民族民间文化生存发展中的原动力作用及其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如果农民离开了这块土地,离开了与民间文化紧密联系着的民间信仰,那么,仅仅被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很容易被其他现代娱乐方式所替代。尤其是在年轻人眼里,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电影电视、篮球、麻将、旅游、交友等等已能够基本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

另外,西吉民族民间文化急需资金支持下的抢救和保护。尽管,西吉县现在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是,能够得到抢救和保护的民族民间文化形式还十分有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内容和传承人仍保护不到位。我们认为,在民族民间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几乎所有现存的民族民间文化都有保护与传承的文化价值。政府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对其加大资金投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的建设,保障民族民间文化持续存在和发展条件,保持文化生态,将文化遗产在适宜其生存的社区和环境中原状地加以保存,使其成为“活文化”,这些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县文化局马存贤局长约请我在《西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出版时,写篇序言,因为我来西吉工作时间不长,加之对西吉县的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全面,评价西吉民族民间文化就谈不上了,为此,写了以上感受,就算做序吧!

20087月)

 

 

 

相关新闻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