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网络认识

 2009年06月20日 10:49 

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日用品”,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有超过九成的网民表示,需要信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互联网上寻找;已有76.3%的网民承认,重大新闻一般都是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以传播新闻、资讯为主的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各种信息纷纷上网,人们不仅可以

及时了解更多的信息,也能通过互联网发表个人见解、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众多大事都少不了网络的参与,各类信息的及时发布,各种渠道的沟通交流,使得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新闻源。从传播文化到沟通交流,从反映心声到参政议政,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互联网的“身影”。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来,建设和传播文化的平台很多,但是没有哪一种比互联网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互联网作为一个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文化建设和传播的载体,它已成为一个宣传的新兴力量,它使得原来的媒体覆盖面无限地往下延伸,人群也在扩大,使得一些原来不太容易接受媒体传播的人群,现在也被划到被传播的对象里,从少年儿童到老年人,都成了覆盖的对象,这使得互联网在传播先进文化的时候可以面面俱到,无往不利。且不说博客、播客、维客、掘客这些基本上完全建立在群众参与基础上的新形式,光是互联网上广泛存在的论坛、跟帖、调查等互动方式,每天就吸引着千百万直接参与的网民,更不用说网上的交友、聊天、个人空间等等了。我国有2亿多网民,有6亿手机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

不仅如此,互联网还是文化生产工厂和文化消费平台。每天在传播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在生产着大量的文化产品,产生了许多文化新形态。由于有了互联网,过去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文化形式、形态、产品出现了。电子邮件改变了人们的联络方式,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搜索、检索改变了人们学习、查阅资料的方式,融合了千百个图书馆;博客、播客、维客、掘客等这些过去从未听说过的东西,因为互联网,被创造出来了。网络电视、网络音乐、网络游戏,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在大众面前;即时通讯、聚合新闻、网络社区、聊天室、同学会、同乡会、同城会等把大量毫不相干的人群组合到了一起。人们既是这些文化新形式的参与者,更是这些文化新形式的创造者。

互联网的神奇,就在于这种没有穷尽的创新,一些孩子为什么会被互联网吸引“上瘾”,也正在于它天生具备的这些特点。文化的本质是创新,互联网正是文化创新的新舞台。互联网的创新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文化创新,也使得互联网在传播先进文化的时候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网络更是成为凝聚民族精神,传递中华文化传承的集中体现。从由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事件后强国论坛的兴盛,到西藏拉萨“3·14”事件后网上一片“红心”,从“5·12”汶川大地震的捐款行动、寻亲活动,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的网友自发行动……每个人,不管年龄身份,不论身在何方,都通过互联网聚在了一起,共同谱写着一曲“中国人”,这也许是互联网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拥有了一个新的渠道。由于互联网特殊的生产方式,突破了其他媒体的“边界限制”,它易于生产出容易被西方社会接受的内容,更能够便捷地传播到世界上网络开通的每一个角落。2008年亿万民众在中国各网络社区对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事件表达强烈愤慨,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的力量,通过互联网,中国民众的声音在国际上响亮起来。

今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他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与此同时,部长、书记、省长纷纷上网“问计问策”,改革方案网上征询意见,代表委员网上“晒”提案、议案,社会各界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也是越迈越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服务平台作用将更加完备。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互联网将会推动文化发展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相关新闻
SSI ļʱ